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常见问题-东莞市鑫科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全国加盟咨询热线:

401-234-5678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常见问题

智能音箱,正走在智能手表的老路上

文章出处:本站 浏览次数:53发表时间:2020-08-10
去年,我和同事在体验HTC Vive(虚拟现实)的时候,边试边骂街,心里**激动。
 
当时我们想给科技产品拟一个“卧槽指数”,意思是在试用哪个科技产品的时候,骂街次数*多的产品是有**代表性的,当时HTC Vive的卧槽指数**高,同事甚至在不少小Demo的时候都全程骂到尾——“卧槽,还有这种操作”的卧槽。
 
今年,我看一些媒体评测任天堂的新掌机Switch和《塞尔达传说 荒野之息》,也提出了一个新鲜的词汇,可以理解为“时间新鲜度”,意思是当你在体验一款产品,越体验越发现打开了新大陆,并且深陷其中……那么它的时间新鲜度也就越高,即你长时间使用之后越发现离不开它了。
 
我觉得只要“卧槽指数”够高,“时间新鲜度”也够高,一个数码产品可能就成了一大半了。
 
说实话,今天我在写各种智能音箱技术、产品、体验的稿子的时候,其实很像是去年我写VR(虚拟现实)时的感受——“卧槽,卧槽,卧槽”、“买买买”……
 
可以肯定地是,几乎**的中国互联网巨头和人工智能公司都试图在智能音箱这个品类上一展身手,而这一“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硬件产品,也确实远比“PPT人工智能”来的靠谱。
 
但智能音箱,真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到位了,就能火起来的产品么?
 
音箱的智能和“时间新鲜度”,受制于可以绑定多少智能电器……
 
巨头的闯入迅速给音箱市场升温。
 
2017年1月:百度联合小鱼在家发布搭载了DuerOS的视频对讲机器人;
 
2017年6月:腾讯联合数字家圆发布搭载了小微的“亲见H2”;
 
2017年7月:阿里推出搭载了AliGenie人机交互系统的“天猫精灵X1”。
 
巨头公司和音箱制造厂商纷纷卡位音箱,更多的是体现争夺智能家居入口、以及背后大数据的决心。
 
但即使是在两年就开始布局的叮咚音箱、三年前就启动创业的Rokid,如今在智能音箱的C端赛道上都做得不够好,原因并不在于音箱本身。
 
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对于传统音箱的历史遗留问题;另一方面,中国消费者的家庭环境与智能音箱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场景元素并不充分,自然不能形成刚需。
 
与音箱的音质、识别准确度等自身素质无关,智能音箱的“时间新鲜度”取决于你家里有多少可连接的智能电器。只有当家庭中拥有足够多的智能设备,智能音箱“语音控制”的核心功能才能起到作用。
 
买不买智能音箱这个问题,从“音箱做的好不好”变成了“消费者已有多少智能设备”,“这些智能设备能不能连接”,以及“能不能完成更好的体验”的问题。
 
这与大多数智能音箱生产厂商极力炫耀和想要展示的人工智能技术其实没有**关系,反而是一个单纯的商业问题。
 
大部分的普通人家里,没有这么多可扩展的边际产品。而即便是有足够多智能硬件的“极客之家”也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
 
我买了天猫精灵,连不上京东智能的空调;我买了叮咚音箱,连不上阿里智能的加湿器;我买了亲见H2,连不上小米的电灯。
 
过去3年中智能家居领域军阀混战的局面,尚且可以用“在一个手机上装一堆控制App”来解决。但厂商总不可能让用户在家里买一堆智能音箱。
 
而反过来说,想用一个单价千元左右的智能音箱来约束用户“只能买某个平台合作的家电”,也是**不现实的。
 
因此,中国智能音箱的“技能”永远只能停留在听歌、听相声、听天气预报这种不痛不痒没有利益纠葛的领域上。
 
西方的火,不**是东方的火
 
2014年11月,智能音箱的“祖师爷”亚马逊的Echo正式发布。你能看到如今这么多的智能音箱、BAT的厮杀,基本上都是源于这款产品。
 
2014年的Echo更多的还是专注在音箱上,让人很难发现它是一个家庭场景的入口,更别提有多少“卧槽指数”了;2017年的Echo摇身一边成为了一个语音为基础的平台,根据报道,它开放出来的技能已经超过10000种。
 
或许,终究是看穿了Jeff Bezos的诡计,在Echo发布两年后,搭载Google Assistant的Google Home正式面市。
 
至今不到三年时间,Echo的数量接近1000万台。根据市场咨询公司eMarketer发布的报告,美国智能音箱用户约70.6%是亚马逊用户,Google只占了23.8%。正是亚马逊上演的这场音箱的奇袭,点燃了正寻求新增长点的中国消费电子品市场。

回顶部